《幸福家庭》杂志社
主办单位: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幸福家庭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36-1321/G0
国际刊号:ISSN 2095-4492
邮发代号:38-366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编辑QQ: 123456
联系我们

地址 :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谷中大道669号电子大厦4楼《幸福家庭》杂志社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编辑部QQ: 123456

官方网站: www.ywjxyj.com

论文展示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展示 > “古代失意文人精神气质”主题探究

“古代失意文人精神气质”主题探究

阅读数:321   发布时间:2020/12/9

本文发表于《民风(综合天地)》 2020年1期

一、缘起所感,期引思考

近日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境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语文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几位具有类似经历的古代文学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幽泉怪石,无远不至”的柳宗元,“欲乘风归去”又心忧“高处不胜寒”的苏轼……他们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谋略过人,有治国安邦之志,经天纬地之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落得或贬或隐的命运,怀才不遇,有志难伸,愁闷与伤感自不待言。但是,因为每个人所受思想影响与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所以心境也各不相同。宦海多沉浮,文章传心声。希望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感悟到古代失意文人不同心境下的不同情怀,从而为自己的人生汲取更多有益的影响。

二、设计活动,小组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陶渊明、柳宗元、刘禹锡、苏轼、范仲淹、欧阳修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位作家,结合学过的课文、课外积累的诗词和相关文学作品,品味优秀文人在面对人生逆境时表现出的不同的精神,在他们独特的胸怀气质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与全班同学分享。

三、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陶渊明:《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

2.柳宗元:《小石潭記》《江雪》、余秋雨《柳州祠》

3.刘禹锡:《陋室铭》《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咏老见示》

4.苏轼:《继承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余秋雨《东坡突围》

5.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6. 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游春》

四、品味交流,细思领悟

1.陶渊明——有志不骋归山中,失意文人诗意生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他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之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陶然自乐。

秀丽的南山、丛生的野草、初升的明月、清凉的露滴、还有那荷锄归的老叟,构成了一幅优美静谧的耕作暮归图,诗人远离尘俗的喧嚣与公务的烦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何等的悠闲、惬意、舒畅!

陶渊明用率性和坦然书写了一个失意文人的诗意人生!他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出路,也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2.柳宗元——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散文家。可是他的从政之路并不平坦,公元850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被贬至永州。

“然而命运使他仅仅做了封建版图上的一枚棋子,被宪宗轻轻一移,就到了荒芜人烟的永州”(余秋雨《柳州祠》)。他带着那场维持了146天便归于夭折的政治革新带给他的命运和创伤,满腔忧愤,坐拥山水。

失魂落魄的柳宗元又那里想到这一坐就是十年呢?余秋雨在他的《柳州祠》中这样写:“他的日子荒凉而孤寂。这期间。亲戚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又时时监视。”“灾难使他万分狼狈,蓬头垢面,我知道他将终生无法再从永州回来,回到他向往一展宏图的长安”。

他需要来稀释和缓解自己的哀愁与苦痛,十年间,抬头是永州的山脉与天空,低头是永州的丘壑与溪泉,于是永州的一草一石就被哀痛的双眼染上了浓得化不开的愁怨。

柳宗元用自己的生命去解读和剖析,他沉痛而缓慢,谨慎而孤独,我们就这样被他的眼睛和心灵带着,去涉过那些山山水水,反复、回环、舒展、迂曲,柳宗元用生命为我们做了永州风景的导航。(余秋雨《柳州祠》)

似乎在写山水,似乎在作文章,又似乎在扣问生命,一段饱蘸着浓厚情感、浸染着斐然文采的文字,使我们读后荡气回肠。

他后来又被贬柳州,47岁就抑郁而终。

3.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人一次又一次蒙受冤屈,身处厄境,却始终有一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慷慨昂扬的气概,令人望尘莫及。人至暮年,他还高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的诗作始终有种昂扬奋发的律动力,给人以生的力量和信念。充分表现出一位愈挫愈奋的强者形象。人生的磨难坚定了他生活的信心,就这方面来看,他的这种特殊表现可说既是盛唐诗歌精神的余绪,又是中唐诗人乃至后辈的高标。

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就没有他这种高格的生命意识,而是长期被忧愁和苦痛所缠绕,所以柳宗元英年早逝,刘禹锡却能晚年步步升迁,寿终正寝。这就是刘禹锡的过人之处。

4.欧阳修——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北宋一代文坛领袖,立朝刚正不阿,论道俨然不拘,德业文章无不叫人肃然起敬。可他的人生理想是一扫五代浮华萎靡的文风。虽然在“庆历新政”失败时能挺胸而出、仗义执言,所牵连而被贬滁州,而且在滁州也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过着半隠半士的生活,享受着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而悠然自乐、陶醉其间。欧阳修在《醉翁亭记》表现出的“乐”与“醉”尽在其中,至于他的“忧”无非就是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为自己不公平的遭遇鸣不平,心中有点淡淡的忧伤。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他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也描绘自己醉乐情怀下的率性人生。

5.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在肮脏、污浊的世俗面前,在遭受打击、仕途受挫之后,有的自沉江河,有的归隐山林,有的抑郁忧伤而死……苏轼不愧为“豪放派”诗人,旷达乐观,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几次遭贬中,高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细究苏轼的心境,要说被贬之后没有一点抑郁感伤是不现实的,“我欲乘风归去”道出苏轼消极遁世的思想;“何事长向别时圆”道出了他的郁闷;一个“闲人”几多慨叹,各种滋味。然而,苏轼就是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文人”,他总是想得开,总能以豁达乐观的心态超越苦难。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從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管雨骤风狂、荣辱得失,苏轼依然我行我素、从容淡定,不畏坎坷、笑傲人生。他用旷达和乐观“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6.范仲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应该说,范仲淹是失意文人中最达观的一位。滕子京谪守巴陵却依然励精图治,把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才有了重修岳阳楼之举。然而,迁客与骚人的心境怎堪同日而语:仕途失意、遭遇坎坷者难免触景伤怀,感极而悲;官运亨通、一帆风顺者自然春风得意,只有范仲淹没有因为政治的阴暗与污浊而颓废萎靡。在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范仲淹出将入相,虽然也一直在“江湖”与“庙堂”间沉浮,但他始终固守着民本思想,致力于保疆卫国,整饬吏治,为民办事,高居庙堂则忧其民,远处江湖则忧其君,心怀苍生,心忧天下,与历代先贤相比都毫不逊色。真正做到了“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他的胸怀和精神境界堪比磅礴的洞庭湖和雄伟的岳阳楼。难怪朱熹称范仲淹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五、总结提升,回味融通

同是宦海沉浮人,别样心境别样情!这样赏析,无意进行高下的比较,只想让学生们有所思考。因为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人生困境和低谷,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呢?希望孩子们内心有坚定的声音:做内心强大的人,做胸怀宽广的人。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如意,一定要学会释怀,学会超越。

失意的时候,想想这些文人的经历,我们那些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面对人生的困境,多吟几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就会多一些“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和坚韧。

穆亚涛,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教师。


编辑整理:幸福家庭杂志社编辑部
幸福家庭官方网站:http://www.ywjxyj.com/


Copyright© 2019 幸福家庭杂志社:www.ywjxyj.com    版权所有

杂志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谷中大道669号电子大厦4楼《幸福家庭》杂志社

幸福家庭在线编辑QQ:123456    幸福家庭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备案号: 赣ICP备05067667 网站地图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国家工信部
360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