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杂志社
主办单位: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幸福家庭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36-1321/G0
国际刊号:ISSN 2095-4492
邮发代号:38-366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编辑QQ: 123456
联系我们

地址 :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谷中大道669号电子大厦4楼《幸福家庭》杂志社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编辑部QQ: 123456

官方网站: www.ywjxyj.com

论文展示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展示 >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数:255   发布时间:2020/11/19

本文发表于《民风(综合天地)》 2020年2期

所谓跨媒介阅读,即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介质组合和交叉的阅读方式,跨媒介阅读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它的核心要素是打破固有的阅读观念,倡导开放式阅读,寻求一种或多种交叉融合的阅读模式。跨媒介阅读使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和全面。运用新媒介阅读,学生体会到媒介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认识到信息的庞杂,体验到海量信息阅读的乐趣。阅读是宽泛的,但是聚焦高中语文课堂就需要窄化,将获取的信息能够准确判断和评析,达到精准筛选和高效表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跨媒介阅读视域下的课堂,学生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才能达成目标。跨媒介阅读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了便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媒介获取信息,丰富语文学习手段。然而课堂教学实践证明,高中学生的媒介素养还需要再提升,学生还不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高中生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文字、视频、实景等多元的媒介相佐,高中生合理运用媒介阅读决定了课堂的实效性。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践情况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跨媒介阅读对提升高中生语文课堂有效表达起着积极作用

(一)跨媒介阅读的时代性,为提升高中生课堂有效表达养奠定了基石

跨媒介阅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以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为托手,信息技术及时更新与发展,语文阅读学习的新媒介也将随着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公众号、电子邮箱、在线词典等等,这些媒介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给语文广泛阅读与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跨媒介阅读自身具备的这一特征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接收新生事物,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库,掌握新近的传播技术。语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却和时代是紧紧接轨的,跨媒介阅读内容的时代性和丰富性,能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的有效表达。

(二)跨媒介阅读的灵动性,激发高中生课堂有效表达兴趣的养成

跨媒介阅读学习与传统媒介阅读学习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媒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要阅读语文课本,辅以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等,跨媒介阅读则突出强调“新”字。依托智能手机、互联网、小程序等新媒介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高中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教师稍微引领,他们便能将新媒介运用非常娴熟。他们在跨媒介中汲取知识,为高中课堂有效表达提供了可能空间。新媒介也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捷,生生、师生、学生与信息发布者可以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中可以思想碰撞、共鸣,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优质源。学生在发布信息时会本着语言的严谨,锤炼自己的语言,做到有效表达。跨媒介阅读的这种灵动性,激发了高中生课堂有效表达兴趣的养成。

(三)跨媒介阅读的选择性,是提升高中生课堂有效表达的风向标

跨媒介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语文教学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目标,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群里的任务,更有助于师生高效互动,达到语文教和学的更高要求。完成教学的既定任务,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课堂有效表达。媒介工具使用得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具使用不当,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跨媒介阅读的手段是多样的,选择性比较大,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供筛选,而课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在设计教学情境和专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自己平时用得较好的资料汇编网站。在教学中加以引领,有选择性地实现跨媒介阅读,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词汇和提升语感,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新课标的理念是把音频、视频、电影当作跨媒介阅读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电影获取信息,得到体验,将体验感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实现课堂高效表达的一种成果展示方式。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利用媒介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些辅助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在彰显着跨媒介阅读具有选择性。当然,这种选择性运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针对性: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媒介,其次要選择适合教学的媒介,然后要选择可控的媒介,只有这样的媒介选择,才能提升高中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在农村高中地区,跨媒介阅读才是起步阶段,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媒体立场的辨识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低下,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教师进一步研究。下面我对跨媒介阅读在课堂有效表达的实践方面谈谈我的三个问题及思考,期望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跨媒介阅读对提升高中生课堂有效表达有着负面影响

(一)跨媒介阅读带来的新奇感,影响了高中生课堂有效表达的提升

跨媒介阅读与传过去传统的文本阅读有很大差异,利用电脑、手机去阅读,完成阅读任务,这种形式运用到课堂上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而而言是新奇的,不在于手段的新,而在于不适应这种阅读方式。任务型阅读需要沉思、需要从冗杂交互的网络语言中辨识媒体的真实性,形成自己的思维判断,表达出有效信息。我设计了一节阅读课,探究作者创作《乡村教师》创作意图及意蕴。农村高中学生他们的学习条件有限,很少有老师组织学生到电子图文阅览室去阅读。他们新奇于这种媒介阅读方式,在各个书架间穿梭、电子文档间跳转。他们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乡村教师》的内容,然后切换到自己感兴趣的页面。从驱动型任务完成情况来看,这节课收效甚微,学生课堂上有效信息表达不出。究其原因,他们习惯于书本上阅读,可以将阅读到的重点圈画然后加以理解;媒介阅读太过粗犷,信息量大,不能静心分析信息、评价信息,表达出来的语言没有深度思考,因此,教师借助跨媒介阅读,一定要帮助学生消除运用媒介的新奇感。

(二)跨媒介阅读具有监控难题,影响了高中生课堂有效表达的提升

语文教学中的媒介阅读有其典型的特征,通常办公时为了获取某些方面的信息,我们会主动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媒介,有针对性地去查找资料。但是高中生不一样,他们的认知能力比要比低年级的学生强,但自控能力还是很弱的。我们地处农村,农村中学的高中生则又略逊一筹,阅读环境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撮而就的事,阅读向来是这些学生的短板,文化素养显得薄弱,能主动去阅读的学生相对少。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带着任务的,这些任务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内教师监管掌控,大部分学生还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如果将阅读任务外延到课堂外,无老师的督促与监管,学生长时间在网络上阅读,网络信息庞杂,学生不能识别信息真伪,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进而走入误区,如何监管学生跨媒介阅读的过程,提升媒介阅读下课堂有效表达这个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三)跨媒介阅读具有分辨难题,影响了高中生课堂有效表达的提升

互联网内容丰富,精华与糟粕共存,高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情感,但面对纷繁庞杂的信息,学生还不能辨识信息真伪,形成理性的判断能力。有些媒介提供的信息本身就有碎片化和肤浅化的特征,不同的媒介有它们自身的立场,发布信息时会带着自身情感因素。学生获取真实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需具备理性的眼神,带着审视和批判性的思维,加以吸收整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立场,聚焦课堂高效表达。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做了这样的表述:“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在全球进入新媒介的今天,社会已经跨入知识爆炸、信息膨胀的大数据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纸媒以外的媒介已经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学生和教师都要与时俱进,适应跨媒介阅读,。在跨媒介阅读视域下,教师和学生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借助媒介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思想观点,聚焦课堂有效表达。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不断地深入课堂实践并及时地调整。

参考文献:

[1]毛刚飞.跨界之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3):28-29 .

[2]熊澄宇.媒介史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3):20-21.

[3]朱于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4-15.

[4]凌逾.跨媒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

[5]赵云泽.跨媒体传播基础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6):17-19.

陈美,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教师。


编辑整理:幸福家庭杂志社编辑部
幸福家庭官方网站:http://www.ywjxyj.com/


Copyright© 2019 幸福家庭杂志社:www.ywjxyj.com    版权所有

杂志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谷中大道669号电子大厦4楼《幸福家庭》杂志社

幸福家庭在线编辑QQ:123456    幸福家庭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备案号: 赣ICP备05067667 网站地图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国家工信部
360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