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杂志社
主办单位: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幸福家庭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36-1321/G0
国际刊号:ISSN 2095-4492
邮发代号:38-366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编辑QQ: 123456
联系我们

地址 :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谷中大道669号电子大厦4楼《幸福家庭》杂志社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编辑部QQ: 123456

官方网站: www.ywjxyj.com

论文展示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展示 > [高教专区]互惠视域下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对比研究

[高教专区]互惠视域下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对比研究

阅读数:200   发布时间:2021/06/12

钟晓燕 蔡治成 瞿堃

摘要:本文从互惠学习的视角出发,选取中加互惠合作学习项目(Reciproc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RCESS)中两个姊妹校为研究个案,以观察日志及访谈资料作为文本分析基础,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班级管理等环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期望通过这种个案对比研究,一方面助力两所姊妹校之间能够互惠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从中探究与分析中加两国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差异,借鉴与学习加方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成功经验与可取之处,有效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互惠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比较研究;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06-0107-06

● 引言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国家将优先和重点发展教育事业,并首次提出“办好网络教育”。随后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在持续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将教育资源在线化、平台化,推进建设数字校园,探索研究新技术,转变学校、机构、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支持全体学生全面化发展、个性化发展、信息化发展。在投入大量精力初步建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后,现在应聚焦于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领域,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2.0,推动教育信息化由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与此同时,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也都在从技术赋能教育发展的角度探索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引领创新与未来的相关问题。

随着国际教育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加拿大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Reciproc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anada,以下简称“中加互惠学习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项目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迈克尔·康纳利教授(Dr. Michael Connelly)和加拿大温莎大学许世静教授(Dr.Shijing Xu)共同主持,由加拿大人文和社科基金委员会(the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SSHRC)提供赞助,在中加两国多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开展的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受该项目的资助,笔者及其研究团队从2016年开始在项目研究整体规划下,对中加两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期望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借鉴与学习加方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成功经验与可取之处,有效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改革,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

●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为深入了解中加两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差异,笔者选择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点带面对中加两国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1.研究对象

为方便取样和观察,笔者选择了“中加互惠学习项目”成员组中的两所姊妹校作为研究对象,中方学校是西南地区某高校附属小学(下文用S来表示),加方学校则是项目组中与该校结为姊妹校的隶属安大略省埃塞克斯教育局的某公立小学(下文用W来表示)。

S校是该地区的重点小学,设有两个校区,每个校区都覆盖1~6年级小学全学段,本研究主要在其本部校區展开。本部校区在校学生约2000余人,教师有140余人。W校是一所K12公立学校,包括从幼儿园到9年级全学段,每个年级平均2~3个教学班,全校约有在校学生400多人,教职员约60余人。笔者从两所学校中选取了共计9名教师及其任课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观察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从2016年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19年12月,为期三年。研究主要采用了质性研究来开展研究活动。为了全面搜集数据,并保证各种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具体使用的研究方法有:

(1)课堂观察法。通过对真实课堂运行状况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借助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从课堂上收集有关信息技术支持教与学的实际情况。

(2)个别访谈法。以口头形式,向相关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及部分家长进行询问,搜集其答复,客观地、不带偏见地将其整理成为事实材料,以真实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支持教与学、信息技术赋能学校管理、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做法与观点的实际情况。

(3)文本搜集法。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文案、学生完成的相关作业练习和测试、班级管理、家校合作相关记载等,进一步从多角度了解与分析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

● 结果分析

根据研究设计,研究内容包括中加两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的情况调查研究以及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管理三个方面。下面将依次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分析。

1.中加两校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比较

影响和决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财政支持。中加两校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整体而言差距不大。从网络覆盖来看,都实现了教学和办公区域全覆盖,差别仅在于中方使用的是无线接入方式,加方学校采用的是有线网络接入。从教师办公和教学设备配置来看,中方学校实现了师机比1:1配置,加方则能够保证教师办公室提供足够台式机供教师备课、准备各种教学资源使用。从学生用机来看,中方主要是通过标准化计算机室为学生提供用机服务,加方则是为学生提供平板电脑。从教室信息化配置来看,中方实现了班班通,每间教室均有一体机,主要供教师教学使用。加方则是为每个教学班接通了网络,配置了投影仪,高年级班级中配置有台式机,低年级教学班及学前班如有使用需要则在学校图书馆借用笔记本,教室中配置的设备可供教师教学使用,但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高年级教学班级中这些设备多是学生用来进行作业展示、成果交流、活动宣讲时使用。除此以外,在中方学校中师生通常都是使用学校提供的各种信息化设备,加方学校则更多的是鼓励师生自带设备进入教室,移动设备的出现频率和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中方学校。

2.中加两校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情况比较

(1)教学设计阶段

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S校和W校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会遵照课程标准,且笔者进一步对中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阶段的数学、语言、科学与技术、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后发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其要求基本是一致的,都覆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上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的达成,中加两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案编制时,则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中方S校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制时普遍是按照课时进行,能够看到其基本特征是以40分钟的教学时长为单位来进行的微观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制。加方W校的教师则通常是以课程单元或主题单元为单位来进行教学设计,具有典型的中观教学设计的特征。在教学设计内容方面,中方教师通常只关注自身教授学科的知识内容,加方教师则会经常涉及多个学科内容的融合。笔者用下图来对两校教学设计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与概括。

结合下图及笔者的观察发现,在教学设计阶段,中加双方教师合作备课、集体教研都已经成为常态。相比较而言,S校的教师多以同步形式开展集体备课和交流协作,学校也鼓励和支持这种形式的合作教研,且会在每周固定一个时段展开各学科的面对面教研活动。W校教师则更多采用异步协作模式,其异步协作程度令人惊讶,笔者专门观察和访谈了W校的几位教师,发现他们几乎都会高频率地使用Edsby、Twitter或YouTube等平台自发与陌生人合作设计教学过程,或进行同课异构、共享教学资源、分享教学经验,完成课程教学后还会将教学反思发布(回复)到这些社交媒体中,供他人参考。

(2)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实施阶段,中加两校在学习情境创设、教学内容呈现、师生互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四个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首先,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情境创设方面来看,S校和W校的教师都会采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动画、视频等)来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知做好铺垫。但在资源的使用方式上则略有不同,S校的教师普遍是将教学设计阶段准备的各种多媒体资源下载到本地,再嵌入到PPT课件中,形成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包;W校的教师则更多的是使用在线资源在线展示的方式来进行情境创设。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两校的情况较为相似,教师们普遍采用板书、PPT等形式来呈现。再次,在师生互动方面,S校多采用提问形式实现面对面的互动,少有借助信息技术,其互动多集中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较少;W校的互动形式则较为多样,既有师生间、学生间面对面的互动,也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互动,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偶尔还会有其他人员加入课程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如家长、社区或学校志愿者、相关领域的专家等。最后,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S校的校内学习时间段中少有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且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机会非常少,但在校外的学习中,则会大量借助各种APP和学习平台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W校的情况则与S校差异较大,在校内学生经常能够得到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且班级和学校都会提供开展自主学习的各种资源和工具,学生在学校经常会利用平板或自带的信息技术设备上网查找资料,围绕课程中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后学生也会利用各种学习平台或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但与S校相比较,W校的学生自主学习发生的时空多在校内。

(3)教学评价阶段

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业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中加两校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阶段的应用差异。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重视评价的反馈机能。在中加两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S校和W校的教师都会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来引发学生特定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此过程中借助相关的技术手段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表1列出了S校和W校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评价阶段,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S校和W校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呈现了极大的差异。S校既有基于常规的学习过程评价,也注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过程记录和评价,既有学校定制开发的APP(有班级),也有教师自己选用或开发的技术工具。W校的教师则几乎普遍采用纸质表单形式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基于纸质表单来完成学习过程性评价。

在总结性评价方面,S校和W校都会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相比较而言,S校在总结性评价的形式、手段以及频率上较W校多,但同时笔者也看到,两校几乎都不依赖信息技术开展总结性评价,且直到研究结束,两校都尚未开展信息化教学总结性评价的探究。

3.中加两校信息技术赋能班级管理情况比较

(1)班级日常管理

筆者所观察研究的班级均为小学阶段,在这一学龄段班主任所负责的班级日常管理事务都较为繁多且琐碎。两校在班级体量设置上虽有着明显的差异,中方S校平均每个班有55名学生,加方W校的低年级班级中平均每个班级约20名学生,高年级班级中平均每个班约40名学生,但两校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们都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班级管理工作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且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和支持方式上较为相似(如上页表2)。

(2)班级德育管理

中加两校都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思想教育内容,转变思想教育手段。在观察中,笔者发现S校和W校的教师都会经常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应用各种影音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再现、场景模拟来达成情感共识。

(3)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合作越紧密就越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笔者从“即时沟通交流”“日常交流反馈”及“家长会”三个方面对中加两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合作情况进行了观察比较。

当前,信息技术在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交流软件上已经有了很成熟的解决方案,如QQ、微信、Twitter、Facebook等。S校和W校在家校即时沟通交流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这些已有的技术平台和工具,但在家长和教师的日常交流过程中W校则更多采用了传统的纸质媒介的交流方式,教师一对一地为学生进行在校学习情况点评,家长则同样在纸质文本中根据需要进行回复。而S校则更多的是借助及时通信工具与家长进行交流,交流内容多以学校活动安排、作业安排等为主,少数家长会与教师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沟通。而家长会作为定期的家校合作主要形式,两校都采用了传统的面对面形式展开,几乎没有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在线家长会的形式。

● 总结

在三年的研究周期中,笔者主要围绕中国和加拿大两姊妹校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以及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管理三个方面,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访谈以及文本搜集等研究方法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可以看到:

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S校和W校建设资金渠道来源、投入比例、学校及各班级教室的基础设施配置不同,但整体而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不明显,基本都能满足学校师生的教与学需求,满足学校教学管理的需求。但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慧校园建设也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其中S校在2019年就开启了该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并提出了“1个数据中心+智慧校园基础设施+6类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智慧资源库”的建设方案。W校虽然迄今还未展开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但在其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大量地采用了基于BYOD(自带设备)和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教学模式。这对S校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构建未来教室、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方面,虽然两校教师的教学设计定位存在极大的差异,但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阶段所发挥的链接与整合作用却极其相似。在教学实施阶段,两校在教学实践中都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支持师生多维互动,拓展教学时空关系和丰富学习资源与工具。但不同的是,在教学实践中S校多是以教师为主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在校内学习中学生少有机会使用信息技术。W校则是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者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经验,并免费开放学校的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让学生来开展各类活动。可以说S校体现的是一种信息技术助力教师教学的典型应用,W校则更多体现的是信息技术助力学习的应用特征。在教学评价阶段,两校对信息技术的利用都是初步的。S校主要是在过程性评价上使用信息技术,究其主要原因是S校每个班级体量较大,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够高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W校的情况则与之相反,每个班级学生体量少,全科教师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来为每一位学生点评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教师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形式来进行过程性评价。另外,在课程或学期的总结性评价方面,两校几乎都不依赖信息技术开展总结性评价。

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管理方面,两校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日常教学管理、班级德育方面非常相似。但在家校合作方面W校更多采用了传统的纸质媒介的交流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一对一点评较为全面,包括学生在学校的方方面面;S校则更多的是借助及时通信工具与家长进交流,交流的内容多以作业、班级活动通知为主,对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点评较少,通常情况下教师仅与个别情况突出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或是家长想了解学生情况时则单独与教师进行交流。

上述即为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以及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对中加两姊妹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的观察与总结。两校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其中的经验与做法都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都有其独特性与适切性。在互惠视域下,笔者进行这种研究本意并不在于比较两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孰优孰劣,而是希望通过对应用现状的总结,在文化自觉中达成国际理解,实现跨文化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沟通、共享与互惠。

参考文献:

[1]杜占元.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N].中国教育报, 2017-11-09 (01).

[2]王倩.教育信息化環境与新型教学方式生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05):98-9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王薇.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探索[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9.

[5]石娟,刘义兵.中加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他者”比较——RLTESEBCC项目交换生学习经历的启示[J].教师教育学报, 2019(05):112-118.

[6]卜玉,华齐姗,钟程,等.从“离土”到“在地”:中加姊妹校跨文化互惠学习的实践探索[J].全球教育展望, 2019(06):62-73.

[7]谭丹.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参与者的跨文化敏感与效力研究——基于“中国-加拿大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的个案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 2017(06):95-101.

本文系加拿大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会(SSHRC) 资助项目“中国—加拿大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与互惠学习研究”(项目编号: No.895-2012-1011)以及2020年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科研培育基金青年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SJY2020025) 的成果之一。


编辑整理:幸福家庭杂志社编辑部
幸福家庭官方网站:http://www.ywjxyj.com/


Copyright© 2019 幸福家庭杂志社:www.ywjxyj.com    版权所有

杂志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谷中大道669号电子大厦4楼《幸福家庭》杂志社

幸福家庭在线编辑QQ:123456    幸福家庭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备案号: 赣ICP备05067667 网站地图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国家工信部
360安全网站